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缺口較大,人才隊伍建設急需提速
來源:
|
編輯 : 大健康教育
|
時間 : 2021-06-29
|
257 次瀏覽
|
分享到:
目前,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缺口較大,人才隊伍建設急需提速。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自2016年起開設了《老年人綜合能力評估》課程,供老年服務與管理、老年保健與管理等專業的學生學習。
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(民政部培訓中心)老年福祉學院院長屠其雷介紹,目前全國各地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大致分為專職和兼職兩種,專職指第三方老年人評估機構,兼職則指由養老機構從業人員擔任評估師,兩種類型的評估從業者人數在10萬人以上。常見的評估方式分為三類:第三方評估、養老機構評估后再由相關部門抽查或普查、養老機構獨立評估。
如何在老年人評估領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,真正讓老有所養、老有所依、老有所樂、老有所安?
首先,加強養老服務評估人員的專業建設。目前,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缺口較大,人才隊伍建設急需提速。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自2016年起開設了《老年人綜合能力評估》課程,供老年服務與管理、老年保健與管理等專業的學生學習。授課教師唐金容介紹,相比之前更側重護理工作的健康評估課程,現階段的評估課程更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。
“老年人能力評估工作的專業性強、對綜合能力要求高,評估師除了具備一定的醫學、社會保障、社會工作、心理學、社會學等多學科的基礎知識外,還需有較強的表達、溝通和觀察能力,且擁有養老行業的實踐經驗?!碧平鹑菡f。
其次,相關部門應盡快開展職業資格認定工作。盡管目前“老年人能力評估師”已被確定為職業,但所謂“持證上崗”的“證”并未統一:一些行業協會、養老機構、培訓學校等主體都有自己的培訓和考核方式,認可度和權威性都不如國家統一規劃和管理的職業資格認定。
孟慶娟表示,未來評估從業人員經正規培訓、持證上崗后,也要被相關部門監管,以真正掌握老年人的照護需求。這樣一來,將有利于政府和行業進行決策、規劃市場供給和合理分配有限的養老資源。
再次,要建立和完善科學化、規范化、人性化的老年人能力和需求評估制度。早在2013年,民政部就已發布老年人能力評估的行業標準。由于該標準在某些方面還不夠量化和細化,在實際運用中關注老年人的能力卻忽視老人及其家人的意愿,一些評估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并不喜歡使用此標準。而評估工具和標準的不統一,又會導致評估結果主觀性強,不夠準確。因此,民政部門應與衛生、醫療保障等部門共同推進評估體系的完善,根據我國老人的實際情況確定失能狀況和護理服務等級,并鼓勵社會力量、第三方評估機構參與評估,促進評估工作成為獨立定責的崗位,確保評估結果科學、客觀和公正。